逐梦蓝天 强国有我/南昌航空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开展“师生同堂”活动
为深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激励新时代青年弘扬航空报国精神,勇于开拓进取,让青春在航空强国征程中绚丽绽放。2023年10月18日和19日,南昌航空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常青老师,邀请学校航空制造工程学院研究生刘曜熙同学两次走进思政课堂,共同讲述“航空报国精神专题”,为飞行器工程学院、国教学院和测光学院学生讲授了一堂别样的“思想道德与法治”课。
课程开始,刘曜熙以“是否参观过学校的飞机模型?是否听过陆孝彭的感人故事?是否参观过校史馆?”三问开篇,讲述了自己第一次到学校时看到大门口的飞机时激动的心情,分享了自己在南昌航空大学的求学及在部队服兵役的经历。
课程中,刘曜熙从“使命担当的忠诚精神”“坚韧执着的奉献精神”“敢于突破的创新精神”“接续奋斗的筑梦精神”四个方面对新时代青年如何扬航空报国,书无悔人生进行了详细的讲述。在和学生互动过程中,他让学生思考:什么是使命?什么是担当?同学们受到感染,踊跃回答。通过以上两个问题激发学生对航空事业的思考及人生价值的重塑。他认为,对党忠诚,听党指挥,为党尽责,是航空工业生存之“根”,国之重器,以命铸之。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要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
课程最后,他讲到罗阳精神时激情彭拜,禁不住满含泪花。通过讲述航空英雄模范事迹,提醒同学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作为新时代青年要敢于有梦,逐梦蓝天。他以自身求职经历告诫同学们要脚踏实地学好专业知识,提前设立未来目标,做好就业的准备,朝着自己航空事业奋勇向前。最后刘曜熙说,发展航空事业,建设航空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空梦。我们要以永不懈怠的奋斗姿态和一往无前的攀登姿态,扛起时代赋予的重任,为建设新时代航空强国贡献磅礴力量。
这是一堂深刻而又生动的思政课,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师生同堂”教学方式,以朋辈教育激励学生奋进的力量,用“身边故事”传递“大能量”,坚持“问题式专题化团队”教学改革,发挥“大思政课”教学活力,让思政课教学“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