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教育教学>详细内容

教育教学

闽东答卷践初心 山海课堂育新人 ——南昌航空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赴宁德开展暑期思政课教师实践教学培训活动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7-21 12:37 浏览次数: 【字体:

1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及关于学校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7月14日至19日,南昌航空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30余名思政课教师赴福建宁德开展为期五天的暑期实践教学培训。本次培训依托宁德丰富的历史资源和实践样本,通过“理论授课+现场研学+案例探讨”的模式,深挖宁德脱贫攻坚与生态文明建设的鲜活素材,拓宽思政课教师的视野,赋能思政课堂改革创新。

开班启程篇:理论铸魂明方向

7月15日上午,培训班举行开班仪式。开班仪式由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黎志华主持,学院副院长常青在致辞中对此次实践研修的意义、目标与安排进行了详细阐述,并强调,要深刻认识思想课实践研修的重要意义,珍惜学习机会,严格要求自己,遵守培训纪律,带着使命、问题和情怀学,深度挖掘闽东大地蕴藏的红色基因与时代精神,有机融入教学实践,着力推动思政课程与现实紧密结合、同频共振。

2

随后,陈锦芳副教授以《“森林是水库、钱库、粮库”——习近平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周宁故事》为首场专题讲座,系统阐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宁德的生动实践,为参训教师提供了生态文明教育的崭新视角与教学思路。当晚,陈小韦副教授以《“练好干部基本功”——习近平“四下基层”的故事》为题展开深度解读,聚焦党的群众路线在闽东的创造性实践与时代价值。

3

4

现场研学篇:闽东经验映初心

脱贫攻坚的赤溪样本。在“中国扶贫第一村”——赤溪村,福鼎市委党校陈家志以《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为主题,带领教师走进脱贫纪念馆,回溯赤溪从“穷窝子”到“幸福村”的蝶变历程,生动诠释精准扶贫方略的实践伟力与时代价值。连家船民的上岸史诗。福安市下岐村讲解员兰阿彬动情讲述“没有‘连家船民’的小康,就没有全省的小康”的脱贫故事。教师行走在渔民新居与现代化渔港间,从“海上漂泊”到“岸上安居”的历史性变迁中,体悟这一伟大实践所彰显的党对人民庄严承诺的历史担当与执政为民理念的深刻印证。绿色发展的周宁答卷。周宁县后洋村“三库+碳库”生态文明学习实践基地内,周宁县委党校叶椿美立足漫山苍翠的林海,系统阐释了生态理念向富民产业转化的创新路径,生动诠释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协同并进、相得益彰的宁德智慧。红色基因的桃花溪印记。在中国工农红军闽东独立师的诞生地,宁德市委党校黄凡以《铁军从这里出发》为题,引领教师重走革命足迹,透过战壕遗址与历史文物,感受闽东苏区“红旗不倒”的精神血脉。

5

7

8

9

理论深化篇:专题讲座筑高地

区域共富的宁德密码。林金灼副教授以《从摆脱贫困到共同富裕——宁德的实践与启示》为题,系统解构宁德区域发展的深层逻辑与演进密码,提炼其从摆脱贫困迈向共同富裕的典型经验。思想伟力的实践诠释陈滢沁讲师聚焦上汽集团宁德基地这一鲜活案例,深度剖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地方发展中的创造性转化与生动实践,揭示其引领产业升级与区域振兴的强大理论指导力。治理创新的地方智慧黄陈国、缪丹团队联袂呈现案例课《传承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通过对这一核心工作法的历史脉络与当代价值的学理阐释和实例剖析,深刻论证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所蕴含的蓬勃生命力与卓越治理效能。在理论研讨环节,教师们还围绕“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海上枫桥经验”等主题展开深度研讨,在思想碰撞中探寻思政课教学创新的路径与方法。

10

11

砥砺前行篇:研学成果化课堂

闽东大地不仅仅是一部鲜活立体的“思政教材”,更是一方锤炼信仰的“淬火熔炉”。教师们深有感触,纷纷表示要将宁德脱贫攻坚的韧劲、绿色发展的远见、红色基因的传承深度融入课堂教学实践,致力于将宏大的理论叙事转化为青年学子听得懂、记得住、有共鸣的中国故事,使思政课更具实践深度与理论厚度。

(图文一审:常青   图文二审:黎志华   图文终审:王位)

责任编辑:王宾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