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详细内容

新闻动态

善用“大思政课”培根育魂——南昌航空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一线课堂”活动

来源: 发布时间:2022-11-11 14:08 浏览次数: 【字体:


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思政课”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等十部门关于印发《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加快推进江西省“大思政课”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积极响应江西省教育厅关于组织开展高校思政课教师“一线课堂”活动的号召,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江西的生动实践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了“一线课堂”的社会实践活动。11月7日上午,马克思主义学院特邀江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作家江子走进高校课堂,在教学A403为大学生讲了一题为“理想主义者的牺牲和创造——井冈山历史中的人物命运”的大思政课此次活动由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主任江葱茵主持,有百余名大学生在场聆听。

          27dd043f81f74b1a88cd864811c389bd.Jpeg    

课堂上,江子老师以独特的叙事方式带我们一起走近了井冈山斗争中的一段血雨腥风的革命历史,回顾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的历史背景和当时国家内忧外患的艰难困境,翔实而又生动地向同学们述说了井冈山革命斗争中的三个群体——先进知识分子、军官、女性革命者的纵横捭阖的人生经历与传奇命运,其中铮铮铁骨的刘真、英勇善战的卢德铭、铁汉柔情的陈毅安、忠贞不屈的段子英等等,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在江子作家的述说中出场,退场。这些人物的精神和命运深深地叩击着同学们的心弦,在同学们的脑海里勾勒出一幅幅伟大、光荣、不屈的革命战士形象,同学们在感慨革命先辈们的奉献与牺牲的同时,也在心中悄悄埋下了一颗时刻坚守理想信念的种子。

  d5a504c14f184e18a6517462451e4c68.Jpeg66d82c425ac94e72a931e74e9daabae2.Jpeg    

江子就井冈山历史中革命先辈的英雄事迹为我们总结了三点启示:第一,只有心怀‘国之大者’,坚定国家民族立场,方能行稳致远;第二,只有坚定革命信念,接续奋斗,才能不忘初心;第三,只有将理想主义的精神深深地刻在骨子里,才能不惧艰险,为国为民,矢志不渝跟党走。  

讲座结束后,一位同学问道:“江子老师,我想知道,是什么支撑着您以故乡之地为创作中心,一直坚持着写故乡主题的散文?”江子老师耐心地回答:“因为我的故乡出现过很多令我由衷钦佩的杰出英雄人物,所以我想用脚步丈量故乡田野的每一寸土地,用纸笔记录下每一位英雄人物的光荣事迹,我想挖掘发生在我的故乡之地的这些革命事件背后的原因。不仅是当下,以后我仍会以故乡为题材进行创作,因为故乡很大,一辈子都写不完的。”

 ecd911f9f95a493a8b710da7b9b5e65f.Jpeg  a3441e968852444aafd865c663a763bd.Jpeg        

江子以一个作家的独特视角,用质朴诙谐的语言风格将井冈山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娓娓道来,艰苦岁月中的动人情感故事深深地吸引着同学们的目光,同学们认真聆听,默默思考,心灵在这些炮火中的人物叙事中再次经受震撼和洗礼!此次讲座以理想主义者的牺牲和创造为桨,为新时代的青年大学生们在坚定理想信念与文化自信的航路上指明了方向。通过这一堂绘声绘色的“大思政课”,在无数革命先烈的精神指引下,在井冈山精神的引领下,持续增强文化自觉,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大业中。

此次活动活跃了思政课堂,获得了学生的高度评价。“井冈山时期留给我们最为宝贵的财富,就是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井冈山精神,最重要的方面就是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强调“今天,我们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坚持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让井冈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弘扬革命文化”,如何把革命文化弘扬好、继承好、利用好,引导广大青年争做民族复兴的时代新人,作为一项历史任务摆在青年面前,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广大青年要接过革命先辈的接力棒,传承初心使命,用奋斗点亮征程,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江子,本名曾清生,1971年7月生于江西吉水。有两百多万字发表于《人民文学》《十月》《北京文学》《天涯》《钟山》等刊物。出版长篇散文《青花帝国》,散文集《回乡记》《去林芝看桃花》《田园将芜——后乡村时代纪事》《苍山如海——井冈山往事》《赣江以西》《在谶语中练习击球》等,获第八届鲁迅文学奖、第七届鲁迅文学奖提名、第二届孙犁散文奖双年奖、第五届老舍散文奖等奖次。今年,江子凭借《回乡记》摘下第八届鲁迅文学大奖,为江西文坛注入新的强劲活力。

 

(南昌航空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何靝福供稿)

责任编辑:何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