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航空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双师同堂”思政课系列活动之 中国式现代化的跨境铁路与周边命运共同体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要求,以及江西省“大思政课”问题式专题化团队教学改革要求,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进头脑,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提升学生思政课程学习的获得感,2023年9月12日上午,南昌航空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侯景娟老师主讲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以下简称概论课)邀请四川师范大学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孙红林老师共同开展了一堂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双师同堂”思政课。600余名学生共同参加了此次活动。
活动前,两位老师就讲授主题、讲授重点、讲授方式等经过反复沟通交流,同时针对讲授主题,给学生发放了调查问卷,以提高讲授质量。
课堂上,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跨境铁路与周边命运共同体”主题,孙红林老师通过“云上”课堂从中国式现代化的“铁道之旅”、跨境铁路与周边命运共同体、基于中老铁路的田野调查以及连通世界铁路建设铁路世界四个方面,向师生们讲授了以跨境铁路为突破口,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体现及其助力世界持久和平与发展、携手奋进的道路,并以中老铁路建设期间亲身的田野调查经历,分享在“共商、共建、共享”过程中,“一带一路”倡议如何让周边国家受益以及中国在中老命运共同体乃至人类命运共同体所展现出来的担当精神。孙红林老师最后以老挝谚语来寄语在座学生要学会知己知彼、携手奋进。
随后,马克思主义学院侯景娟老师予以回应。她说本次邀请孙红林老师进入概论课堂进行讲授十分贴合课程内容。孙老师以跨境铁路建设为主题展开讲述,在此过程中指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和世界意义。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深刻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重大原则,其中一个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叙事、理论探索和生动实践中不断生发出来的,从根本上区别于西方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如何从深层次把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的宝贵成果。我们就要回溯马克思主义是如何传播到中国,如何被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所接受,如何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来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中的实际问题的。我们的概论课正是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为主线展开,从整体讲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进程中形成的理论成果的课程。孙老师的讲授为我们课程展开做了很好的铺垫和指引。
当天参加活动的同学们纷纷表示孙红林老师的讲授既有理论深度,又结合自身经历以案例分析的方式使之富有情感温度,既接地气又不乏具有高度,同时通过云连线的手段让思政课活了起来,提高了大家的学习兴趣,开阔了大家的视野,让大家进一步认识到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及其对全球发展的关注,彰显了大党大国的责任担当。
此次“双师同堂”思政课是我校概论课问题式专题化团队教学改革的活动之一,体现了课程改革探索校内校外联动性、线上线下协同性和理论现实衔接性三者统一的模式,以立体化、多元化、富有创新的教学形式,推进了概论课教学改革走深走实,进一步提升了概论课教学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