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往之佳绩斐然 笃行不怠向未来
悟往之佳绩斐然 笃行不怠向未来
--回首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学科研成果
知所从来,方明所往。2023年,适逢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南昌航空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把握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立足学院特色、夯实学科基础,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优势和特色,不断深化科研与教学的相融共进,通过上下联动,团队攻关,构建起了教学科研工作的新格局,形成了良好的教学科研氛围,并在思政课教学科研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教学科研成果显著
首先,在教学平台方面。卢超校长获批江西省高校思政课教学协同创新中心,于2023年12月16日与省教育厅副厅长汪立夏共同该中心揭牌。其次,2023年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学类项目也取得多项突破。刘宣如教授获批国家社科基金思政课专项重点项目1项,副院长常青的国家社科基金结题优秀并出版专著1本《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评价研究》,常青主持并带领团队成员荣获江西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研究生)1项,院长郭莉带领团队成员荣获江西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本科)。同时,郭莉、任云仙获批教学改革重点项目2项、蒋尊丽、刘昕获批教学项目2项。常青获批为江西省教育科学重点项目1项,平飞、熊来平、陈可新获批省级社科基金思政课专项重点项目。第三,在课程建设方面,任云仙荣获省级一流课程1门。最后,在“大思政课”建设方面,卢艳兰荣获江西省高校“最美思政课”(本科组),并获批江西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
序号 | 成果名称 | 项目名称 | 主持人/荣誉获得者/指导老师 |
1 | 国家社科基金思政课专项项目 | 习近平地方工作实践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案例式专题教学研究(重点) | 刘宣如 |
2 | 省级教学平台 | 江西省高校思政课教学协同创新研究中心 | 卢超 |
3 | 江西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研究生层次) |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硕士生“五色浸 润、四同赋能”育人模式探索与实践 | 常青 |
4 | 江西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本科层次) | “问题导向+团队协作十多课同向”思政课 教学改革与实践 | 郭莉 |
5 | 出版专著 | 《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评价研究》 | 常青 |
6 | 江西省高等学校(本科层次)教学改革研究课题 | “一核四阶五维”全过程螺旋式就业工作体系化建设创新试验区(重点委托) | 张良成 |
7 | “PBL+智慧平台+数字博物馆”教学模式赋能“大思政课”建设研究(重点) | 任云仙 | |
8 | 《思想道德与法治》“问·析·证·感·评”五步教学改革研究 | 刘昕 | |
9 | 江⻄省教育科学 “ 十四五” 规划课题 | 新时代江西高校思政课“问题式专题化团队”教学改革的现实困境及优化路径研究(重点) | 常青 |
10 | 江⻄省社科规划项目思政课专项 | 中央苏区思政工作对“大思政课”建设的启示研究(重点) | 陈可新 |
11 | 江⻄省级一流课程 | “四史”线上一流课程 | 任云仙 |
12 | 江⻄省“最美思政课” | 高校“最美思政课”(本科组) | 卢艳兰 |
13 | 江西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 | 高校思政课“四色”“三同”“一线课堂”的实践探索(重点) | 卢艳兰 |
14 | 江⻄省家门口的“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 | 进贤县温圳镇杨溪李家村教学基地 | 蒋尊丽 |
15 | 江西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 南昌航空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校友凝聚 力研究—以七十年校庆为例(学生主持人:罗欣然) | 常青 |
学术科研成绩斐然
2023年,学院注重调动和发挥教师从事科学研究的积极性,加强制度建设,充分利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和江西省思政课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基地平台优势,持续培育学科骨干,增强学科队伍实力。学院一方面重点推行的“金师”“金课”“金果”及团队培育项目为学院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提供良好平台,另一方面积极邀请省内外专家学者来院做学术报告和学术咨询,营造学院更加浓郁的学术氛围,助力教师推进课题申报和产出科研成果。
本年度,学院学术科研建设稳步发展。科研项目获批稳步向好,学院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获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项,共获批省级社科项目9项,其中重大招标项目1项,重点项目1项;科研项目结项、检查有序推进,2020年获批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完成。2021年获批的省社科基金项目提交中期检查表;论文著作成果持续上升,本年度学院教师在各类期刊上发表学术文章20篇,其中被CSSCI扩展库收录1篇,北大核心收录2篇。同时,学院教师参与出版学术编著3本。
序号 | 成果类别 | 成果名称 | 主持人/荣誉获得者 |
1 |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 清代运河榷关研究 | 廖声丰 |
2 | 江西省第二十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获奖 | 高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研究(二等奖) | 李德平 |
3 | 高校铸魂育人协同机制研究(二等奖) | 郭杰忠 | |
4 | 当代德育原理研究(三等奖) | 张吉雄 | |
5 | 清前期长江榷关与商品流通格局变迁 (1644—1840)(三等奖) | 廖声丰
| |
6 | 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 |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劳动教育的历史经验研究(1949-1956) | 杨文 |
7 | 省级社科项目 | 创新人才(航空)早期培养战略研究(重大招标) | 刘大响、邱振中 |
8 | 非洲来华留学生知华爱华友华现状与教育引导对策(重点) | 刘芝平 | |
9 | 红色研学旅行与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 | 吴娜 | |
10 | 以“四个评价”为导向的高校思政课教师政治引领力评价研究 | 常青 | |
11 | 江西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 | 邱振中 | |
12 | 大学生入党启蒙教育“知-信-行”路径研究 | 熊来平 | |
13 | 期刊论文 | 论新时代团结奋斗的价值引导(CSSCI(扩展库),一般核心期刊(北大中文核心要目总览)) | 郭莉 |
14 | 共同富裕视域下中国城乡融合水平差异及其收敛性(一般核心期刊(北大中文核心要目总览)) | 晏朝飞 | |
15 | 问题式专题化教学的三维思考(一般核心期刊(北大中文核心要目总览)) | 郭莉 | |
16 | 编著 | 中央苏区革命史调查资料汇编卷二 | 黄伟英 |
17 | 中央苏区革命史调查资料汇编卷八 | 黄伟英(排名第二) | |
18 |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多维创新研究 | 吴娜(排名第三) |
展望2024年,奋楫扬帆、笃行不怠,马克思主义学院将不断适应高校思政课建设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进一步从组织建设、制度保障、硬件支持、文化氛围、平台搭建、多元活动等方面强化学科建设,多措并举提升学院整体教学科研能力,深化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推进思政课建设高质量发展,切实发挥思政课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关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