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理论与国家安全”课开展“师生同堂”教学活动
为全面贯彻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军事理论与国家安全”课改革创新,推进军事课课程思政建设,2024年3月25日,马克思主义学院“军事理论与国家安全”课主讲教师蔺翠峰与南昌航空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23级研究生刘文佳、通航学院2023级本科生王泉熹、田宇航、刘镇毅在E101教室以“航空报国精神——在蓝天书写忠诚”为主题进行“师生同堂”教学活动,通航学院160余名同学参与。
刘文佳同学从我国航空工业“在救亡图存中孕育、在烽烟战火中洗礼、在艰辛曲折中砥砺、在改革开放中淬炼、在高质量发展中升华”五个阶段厘清了航空报国精神的发展脉络,提出了航空报国精神的内涵,鼓舞南航学子勇担航空报国使命。
王泉熹、田宇航、刘镇毅小组通过讲述英雄团体“王海大队”、最强僚机焦景文、孤胆英雄刘玉堤、击落美军王牌飞行员乔治·戴维斯的张积慧、击落美军第一架飞机的李汉、将自己化作第201颗炮弹的孙生禄的英勇事例,生动再现了我志愿军空军不畏强敌、敢于空中拼刺刀、敢于亮剑,抱持敢打必胜的信念,用高贵的精神品格直至生命,书写报国忠诚,践行“忠诚奉献、逐梦蓝天”的航空报国精神。王泉熹同学利用动画展示了米格15战机与F-86的优长与劣势。三位同学用真实的战例阐释了从抗美援朝战火硝烟中走来的航空报国精神,解读了航空报国精神的内涵及时代价值,提出航空报国责任重大,使命崇高,激励同学们积极参与科研项目、为行业发展贡献才智、为国家航空事业发展添砖加瓦。
随后,同学们就教学内容进行了热烈互动。大家纷纷表示,作为航空院校的大学生,立足新时代航空报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深刻理解“航空报国是使命,不是荣誉”,树牢“逐梦蓝天、强国有我”的远大志向,将爱国情、强国志转化为报国行。
此次“师生同堂”活动,把“军事理论与国家安全”课作为思政教育的载体,将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历程及烽火硝烟中走来的航空报国精神融入军事课教学,既凸显我校航空特色,又实现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有机融合,对有效提升军事课教育教学效果,提高听课率、点头率与满意度进行了有益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