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玉峰多彩风华 行青春实践担当——南昌航空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知行”暑期大思政实践队系列活动(二)
红色资源是乡村全面振兴“塑形”“铸魂”的宝贵文化财富,如何让红色基因在乡土大地上赓续更强活力、赋能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成为新时代新征程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课题。7月5日,南昌航空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指导教师罗盼琪、李梦芸带领“知行”暑期大思政实践队,赴江西省上饶市玉山县怀玉乡玉峰村,开启了一场探索红色资源赋能乡村振兴实践路径的实地调研。
实践队通过走访红色遗址、产业基地及文化地标,与村干部、民宿经营者、退役军人、村民代表座谈等形式,系统收集史料文献、产业数据、村民访谈记录等素材,并进行分类梳理,深度挖掘玉峰村红色文化资源的时代内涵、传统村落(古色)的活化利用经验、生态保护(绿色)与经济发展的平衡路径以及特色产业(金色)的运营逻辑。
寻红色印记,弘扬革命精神
在与村委会委员李世烟的座谈中,实践队了解到玉峰村作为方志敏烈士战斗过的红色热土,正以系统化思维盘活红色资源。据了解,当地打造了“虎形碉堡—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纪念碑—清贫园—旗山战壕遗址—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纪念馆”红色旅游经典线路,形成“历史场景—精神内核—当代诠释”的完整叙事链,使游客在“沉浸式”红色教育中完成从“历史感知”到“精神共鸣”的升华。
村党支部多维度展示红色名村的丰富内涵,用红色基因为乡村振兴强基铸魂,擦亮玉峰村红色旅游文化名片,提振玉峰村红色旅游的吸引力和知名度,以红促旅、以红带旅。玉峰村的实践表明,当红色资源与市场需求、科技手段、生态优势深度融合时,不仅能成为乡村振兴的“红色引擎”,更能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提供鲜活样本。
访古色遗韵,传承千年文脉
实践队探访重建后的怀玉书院,追溯千年文脉传承。这座始建于北宋的书院,曾因朱熹、陆九渊等名家讲学而声名远扬,却在1934年惨遭战火摧毁。2017年,玉山县启动重建工程,2020年新书院落成。重建采用“原形制、原材料、原工艺”修复泮池、藏书楼等核心建筑,最大程度还原北宋书院格局。
同时,新增数字化展陈空间、研学实践基地等现代功能区,使书院从单一的学术场所转变为文化综合体,建筑面积达5800平方米,满足当地教育需求。书院通过“历史修复+文化创新+科技赋能”的三维联动,融合“红古绿”教育特色,让文物古籍“活”起来,又通过定期举办传统礼仪、国学讲座等活动,广泛传播传统文化,令古老书院在新时代重焕生机,让千年文脉得以延续传承。
览绿色画卷,守护青山底色
玉峰村“一山两脉、一心一带”的生态格局给实践队留下深刻印象。这里的森林覆盖率达80%,年平均气温12-16度,不仅是江南著名的避暑胜地,也是香榧、高山马铃薯和三叶青等农产品的沃土。当地通过封禁管护、梯田改造等措施,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率达95.01%,水土保持率高达 98.63%,获评“全国生态文化村”。
玉峰村积极探索“绿色+”融合模式,利用怀玉山特有的高山气候,创建获农产品地理标志和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全国最大的仿生三叶青种植基地以及樱桃和覆盆子中药材种植基地,实现了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的转变,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动能。
玉峰村还通过打造徒步、康养等生态旅游项目,让游客沉浸式感受自然之美,构建起“生态保护—价值转化—乡村振兴”的闭环系统,年接待游客达20多万人次,节假期间日游客更是多达千人,旅游经济已成为农户增收的新途径,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逻辑。
探金色产业,铺展振兴画卷
实践队沿着被评为交通运输部“最美扶贫旅游公路”的18.77公里的怀玉山公路,走访了当地的光伏产业园。在光伏项目现场,村民罗来海算起收益账:“2016年光伏站建成后,我家就分红了2000元,在党和国家政策支持下,我们的生活真是越来越好了。”
旅游公路的开通,给玉峰村旅游带来了无限商机。以此为纽带,村党支部瞄准商机,因势利导,引导村民们发展农家乐、农家土菜馆、农家民宿,村里从事农家民宿的就有126家,挂牌的农家驿站有12家。
其中,脱贫户罗满堂的“旅友之家”成为典型,在他本人的努力经营和村干部的帮助下,如今“旅友之家”是怀玉山上小有名气的“网红”民宿,年纯利润达到26万余元。玉峰村的村民通过创办农家乐、农家驿站,实现了成为富裕户的华丽蜕变,成为“美丽公路”激活“美丽经济”的一个成功范例。
从红色基因传承到古色文化铸魂,从绿色生态守护到金色产业富民,玉峰村的“四色”实践正为乡村振兴书写生动注脚。而南昌航空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知行”实践队的调研足迹,亦彰显着新时代青年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使命担当,让青春智慧在乡村实践中绽放光彩。
(图文一审:罗盼琪 图文二审:黎志华 图文终审: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