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热议九三阅兵:传承抗战精神,践行时代使命
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并检阅部队。
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大学生活动中心248组织全体师生集中观看活动盛况。现场气氛庄重热烈,师生们认真聆听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共同回顾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历程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贡献,深刻领会伟大抗战精神的时代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在全院上下引发强烈反响,极大地激发了师生的爱国热情和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坚定了实现中国梦的信心。师生们一致表示,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坚定走和平发展道路,将爱国之情、强国之志转化为教学科研与学习实践的强大动力,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力量。
学院副院长常青:通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我们永远铭记80年前,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取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讲好抗战故事,把伟大抗战精神一代代传下去,让广大青年学子树立强国有我的远大志向,勇担民族复兴的时代大任,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思政课教师黄伟英:看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我心潮澎湃。“三个必胜”的口号,精准地凝练了这场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中国人民团结一心,以铮铮铁骨战强敌、以血肉之躯筑长城,打赢了这场正义之战。整齐且铿锵有力的人民子弟兵方阵,高度信息化的武器装备,传达着“国安—身安—心安”的信号。天安门城楼上敬礼的抗战老兵,您和战友们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抗战精神,将在中国代代相传!
思政课教师李江波:作为一名退役军人和高校思政课教师,当通过电视直播看到阅兵现场新型军兵种结构布局、先进尖端武器装备时,我为新时代国防和军队建设成就感到骄傲自豪。此次阅兵是一本“行走的”爱国主义教材,是一堂致敬历史、奋斗现在、面向未来的生动的国防教育“大思政课”。我要将今天的阅兵仪式,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融入“习近平强军思想”专题授课之中,引导南昌航大学子更好地了解新时代国防和军队建设成就,激励他们弘扬航空报国精神,更多关心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
思政课教师秦恒:这次阅兵给人最大的印象就是“新”。新组建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航天部队、网络空间部队、信息支援部队和联勤保障部队首次公开亮相,展示了我军力量结构新布局。新型高超精打、无人和反无人装备、“三位一体”核打击力量首次对外展示,彰显了我军科技强军、决胜未来的信心与底气。作为军事理论课教师,我将把阅兵的鲜活素材融入课堂,使军事课焕发全新生机与活力,使学生深切感受祖国的强大,树立科技自主创新的信心与决心。
思政课教师康琪:今日恢宏阅兵盛典,宛如一座巍峨的精神丰碑,矗立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之上,其光芒既铭刻历史纵深,更照亮前行航向。作为思政课教师,我深切体认到需将这份震撼转化为课堂鲜活教材,引导学生从血火淬炼的奋斗史中锚定信仰坐标,筑牢理想信念之基;从雷霆万钧的强军画卷里解码中国道路的实践逻辑,厚植“四个自信”之根;从万众同频的磅礴伟力中感悟集体主义的精神感召,砥砺青年与时代同行的使命担当。
思政课教师罗盼琪:此次在教室与同学们一同观看纪念大会,当礼炮轰鸣、战机掠空的瞬间,我内心满是震撼与感动。作为思政课教师,在课堂讲授中,我会着重突出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以鲜活史实为依托,将伟大抗战精神讲深、讲透、讲活。同时,通过层层引导,让学生清晰明辨正义与邪恶的分野、把握历史与未来的关联,让红色基因在青年心中牢牢扎根。
2023级研究生王姝:80年时光流转,抗战胜利的丰碑始终矗立,它既是对先辈英烈抛头颅、洒热血的深切缅怀,更是对后辈青年赓续红色血脉的深情召唤。作为新时代青年党员,我们尤需以史为鉴,既要继承先烈们不畏强敌、不惧牺牲的斗争精神,在面对困难挑战时挺身而出;更要肩负起建设祖国、实现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把个人理想融入党和国家事业,让青春在强国建设的征程中绽放绚丽之花。
2024级研究生向心静:我怀着崇敬的心情观看了阅兵仪式,整齐的方队与精良的装备,彰显了中国军事实力与国家威严,这不仅是对历史的回望,更是对和平的守护。旋律响起,革命前辈奋斗画面浮现,让我深知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应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在学习中勇于挑战,以坚韧意志求知。同时,还要珍惜和平,传播友善,担当时代责任,为国家发展和世界和平贡献力量。
(图文一审:罗盼琪 图文二审:黎志华 图文终审: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