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详细内容

新闻动态

我校思政课改革的“三维密码”,让思政课“有料”又“有味”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9-19 13:58 浏览次数: 【字体:

思政课如何打破传统模式,变得既“有料”又“对味”?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学团队给出了答案。他们围绕思政课教学改革痛点,构建起以问题导向为牵引、团队协作为支撑、多课协同为抓手的三维联动改革机制,打造出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方案,不仅让课堂活力倍增,更成为辐射全省的示范样本。

问题牵线:内容供给精准命中需求

“老师,怎么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看现在的就业难题?”“社会热点和课本知识怎么结合?”面对学生的疑问和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团队没有回避,而是把这些问题变成了教学改革的突破口。

团队梳理出“教学重点难点、学生关注点困惑点、社会焦点热点”等方面的“问题清单”,通过问题重组教学内容。以“问题式”呈现专题,运用“活页”优化教学内容,这种“问题导向+专题呈现+活页补充”的模式,让理论不再悬浮——通过设置辨析性问题,引导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既提升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也在思考中坚定“四个自信”。

1

团队搭台:思政课告别“单兵作战”

教学团队依托江西省建立的“组长单位+牵头单位+秘书单位”层次化协同的“大思政课”新型教研共同体,积极发挥学校组长单位作用,以课程为单位,开展跨校“一专题一备课”活动,采用“名师示范+教师展示+专家指导+团队磨研”一体化推进的方式,帮助教师快速提升教学能力。如学院作为牵头单位,整合教学共同体共同打造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问题式专题化教案,在江西省各高校推广使用。这种“一课多师”的模式,让思政课从单兵作战转向协同发力,课堂吸引力和教师凝聚力双双提升。

秋水起义一线课堂

课堂扩容:育人空间走出教室

思政课不应止于教室。教学团队以“主课堂”为基础,把课堂延伸到社会一线课堂、航空文化场馆,还打造了网络思政微课,构建起“主课堂+拓展课堂”的立体化教学网络。教学团队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为内容支撑,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力量根基,组织师生“同实践、同开发、同讲述”,着力打造“四色三同”一线课堂和具有江西省地方特色的“四史”课,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机融合。

二等奖

活力激发:改革效果多维彰显

三维联动改革模式,使学校思政课堂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近年来,团队在课程建设、项目建设、平台建设、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了系列标志性成果,成效显著。在课程建设方面,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实现了学院思政课程建设“零”的突破;在项目建设方面,获批国家社会基金高校思政课研究专项5项(重点1项),获批数量在全省名列前茅;在平台建设方面,成功获批全省高校思政课教学协同创新研究中心(全省共5个);在队伍建设方面,获全省高校“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3人。团队还形成了“四色三同”一线课堂特色实践教学品牌,依托本成果,获全省高校思政工作精品重点项目和省本科教学成果奖青年培育项目。

未来,马克思主义学院将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把思政课讲深、讲透、讲活,在守正创新中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不断增强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培养更多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图文一审:祖彦  图文二审:黎志华  图文终审:王位)


责任编辑:王宾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