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党支部开展“沿着总书记的足迹”主题教育实践暨红色走读活动
学院研究生党支部开展“沿着总书记的足迹”主题教育实践暨红色走读活动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感悟思想伟力,砥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通过开展“红色走读”系列活动,赓续红色血脉,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明确方向,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用党的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启迪智慧、砥砺品格,引导广大师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远大志向。2023年7月16日至22日,学院研究生党支部与教师党支部前往上海、苏州、嘉兴等地联合开展了2023年暑期主题教育社会实践暨红色走读活动。
第一站:上海
1.瞻仰中共一大会址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是党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也多次强调“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对于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意义非凡。
百年筚路褴褛,百年光辉历程。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伟大奇迹,实现了一个又一个奋斗目标。该会址纪念馆以“初心使命”贯穿全篇,共有“伟大的开端——中国共产党创建历史陈列”序厅、“前仆后继、救亡图存”“民众觉醒、主义抉择”“早期组织、星火初燃”“开天辟地、日出东方”“砥砺前行、光辉历程”和尾厅等7个板块,马院师生们依次参观各个主题展区,驻足凝望珍贵文物,学习文物背后的故事。参观的过程中不仅感受到了沉甸甸的历史责任感,也真切地体会到个人前途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而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
2.参观上海城市历史发展陈列馆
上海城市历史发展陈列馆位于东方明珠一层,形象逼真地反映了上海开埠以来城市发展的变迁。整个陈列馆由“序馆:车马春秋”、第一馆:城厢风貌“、”第二馆:开埠掠影”、“第三馆:十里洋场”、“第四馆:海上旧踪”、“第五馆:建筑博览”组成。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地打造了一个“老上海”博物馆。在陈列馆内,师生党员认真观看学习,在回顾上海城市成长轨迹的同时,切实感受到了上海突飞猛进的发展以及到如今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历程。站在今天这样的时间节点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它的巨大进步和成绩,鲜明地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3.参观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
四行仓库是位于上海市苏州河西畔的一座混凝土建筑,它特殊而重要的地理位置铸就了它悲壮而可泣的战斗历史。86年前的1937年,谢晋元将军率领的“八百壮士”,在这里以弹丸之地,血肉之躯,抗击数万日军,激战4昼夜,给那个灾难深重的年代带来了勇气和希望,中国不会亡!此次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参访活动,警醒大家要牢记历史,团结奋斗,珍惜今天的来之不易,踔厉明日的奋发图强。大家纷纷表示,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一份力量。
第二站:苏州
1.参观苏州工业园区
7月5日下午至6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省苏州市考察,深入苏州工业园区,了解高科技园区建设和发展情况。跟着习近平总书记的步伐,党员们也通过漫步苏州工业园区,体验苏州新城区的历史变化。在游览过程中,大家不禁深切体会到科学技术的重要性以及对社会发展的强大推动力。苏州工业园区的丰富实践,描绘出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现实图景。在祖国日益强大的新时代,生活在和平年代中的我们一定要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坚定理想信念,勤奋刻苦,踏实工作与学习,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2.寻味拙政园
为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保护传承、研究发展和传播交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师生一行参观了四大古典园林之首的拙政园。其精巧的设计,紧凑的结构,小巧的亭楼伴以荷花光影,犹如步入仙境一般。天堂苏州,百园之城,园林是苏州一张响当当的名片,苏州园林就像一颗颗璀璨的珍珠,散布在城市的各个角落。每一次走进,总会发现其中蕴含的经典之美,步移景异,曲径通幽,这里总有无数个撩起团队成员向往园居生活的那根心弦的理由,在这里每个人都是古典园林的见证者,同时也是园林文化的传播者,文化成就未来,遗产不容忘怀。
3.探访平江历史文化街区
为感受姑苏千年历史底蕴,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师生们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赴苏州平江历史文化街区开展文化研学活动。
团队成员循着总书记的文化足迹,调研走访了苏绣、苏扇、桃花坞木版年画等多家非遗传承店,领略其匠心之巧、工艺之美以及非遗传承人的新时代苏州工匠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代相传,表现出的韧性、耐心、定力,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一部分。实践团成员们不仅感受到苏州千年文化的历史厚重感,增强了家乡文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还有助于夯实文化底蕴,厚植传统文化血脉,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推广。平江历史文化街区是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宝贵财富,要保护好、挖掘好、运用好,不仅要在物质形式上传承好,更要在心里传承好。
4.夜品古运河
苏州作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重要节点城市,因水而建、因河而兴。大运河苏州段水道最早开挖于春秋时期,是江南运河的雏形,隋朝以后成为大运河的重要河道。运河沿线也是优秀文化高度富集区,拥有包括生态景观、聚落遗产、水利工程等物质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内的大量历史文化遗存。
在苏州古运河上乘坐游船是一种非常惬意的体验。马院师生不仅欣赏到两岸风景秀丽、桥梁错落有致、民居古朴典雅的美景,还听到导游讲解沿途的历史和文化和吴侬软语的评弹。
大运河在润泽苏州大地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独一无二的水韵江南文化,涵养了苏州人海纳百川的“包容开放”品格,积淀了“城河共生”的精致特质,唤醒了心中江南文化的记忆,增强对大运河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自豪感。“通达千里,运化古今。”一条大运河,半部中国史,千年运河生生不息,滋养着广袤大地,绵延着中华文明。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把大运河文化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力求把大运河文化带苏州段打造成为“最精彩的一段”,让古老运河在新时代焕发出新活力。
第三站:浙江嘉兴
1.瞻仰浙江嘉兴南湖红船和南湖革命纪念馆
1921年,嘉兴南湖。一只红船,扬起了民族崛起的风帆。一个梦想,点燃了伟大复兴的燎原之火。开天辟地,敢为人先。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似灯塔般照亮了漫长的黑夜,唤醒了沉睡已久的东方雄狮。于迷茫中,指人以方向。
嘉兴南湖,是中国共产党梦想启航的地方,团队成员沿着一大路线,登上湖心岛,现场观摩和聆听讲解深入了解中共一大召开的惊险过程,仿佛置身100年前的嘉兴南湖,望见共产党人高擎镰刀铁锤,一条红船从南湖里驶出,在惊涛骇浪中远航。随后,团队成员参观了南湖革命纪念馆,从厚重的文史资料和先进的展示场景中追溯到历史的画卷中,沉浸式学习了党的伟大创建过程,领悟了红船精神的深刻内涵。最后,在马克思主义学院江宏龙书记的带领下,全体党员共同重温入党誓词,坚定理想信念,面向庄严的党旗许下自己铿锵有力的誓言。
回顾历史,鉴往知来;感悟初心,牢记使命。此次嘉兴南湖红色之行,团队成员通过重走红色地标,探寻历史印记,感悟百年大党从“救亡图存”走向“伟大复兴”的奋斗历程。作为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一员,全体党员表示必将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永葆党员本色,争做红船精神的传承者与践行者,争做伟大理想的追梦人,争做伟大事业的生力军!
3.参观联丰村
位于浙江嘉兴南湖区凤桥镇的联丰村,是一个“水清、岸绿、景美”的美丽乡村,也是一座名字中透露着共同富裕味道的江南乡村。村民生活惬意而恬淡,乡村振兴的号角让联丰村从“养猪村”蜕变成中国美丽乡村百家范例。在联丰村,美丽乡村因地制宜,从前的羊圈成了乡村培训中心,原本的旧屋成了休闲咖啡馆,村头的大草坪办起了全国农民丰收节,美丽环境催生出美丽经济,不仅让村民的口袋变得鼓鼓囊囊,也让文化气息在乡间的空气里弥漫。在联丰村,现代与传统的融合交汇已深入到村民生活的吃穿住行,科技引领的未来乡村,正在浙江蓬勃发展。
联丰村这些举措深入贯彻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快推进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新农村,意味着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努力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实践队员表示,作为新时代青年,要立奋发有为的鸿鹄壮志,在社会实践大舞台上挺膺担当,以昂扬的姿态追逐青春梦想,为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青春力量。
活动接近尾声,马克思主义学院书记江宏龙表示:躬逢盛世,这是属于青年的时与势;万里路遥,这是赋予青年的担与责。此次主题教育实践暨红色走读活动是我们人生中的宝贵财富,瞻仰革命旧址,感悟峥嵘岁月;体验红色英雄故事,汲取奋力量;探寻风土人情,感悟古色魅力,希望我们年轻一代争做伟大理想的追梦人,争做伟大事业的生力军!
通过此次社会实践,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接受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其以“四色”为主题,以瞻仰中共一大会址,参观嘉兴南湖红船,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找寻初心使命为主线,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暨红色走读活动,体会新时代近十年的伟大变革,铭记百年党史,感悟初心,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古色薪火,推动绿色发展,探索中国特色道路。(文/刘颖佳、梁雁玲)